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,教育界里公认的“莞邑明珠”,尤其这十多年来,成绩斐然。在校长梁惠权的带领下,曾经开创了很多本土教育事业的先河,享誉市内外,吸引众多学校前来“取经”并引用的“阅读考级”正是其中之一。
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,12年前,梁惠权提出并在学校实施了“阅读考级”,让课外阅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,并成为了学校独具特色的品牌,得到了家长、同行、社会一致的高度认可。近年,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推进,莞城中心小学走在全市前面,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造一种课外阅读新模式,即开发一款能够在网上实现“阅读考级”等多功能的在线应用软件,将原有的“阅读考级”系统与互联网整合。
一、开创全市先河 推行“阅读考级”
2002年,梁惠权担任莞城中心小学的校长。当时,无论是莞城还是东莞市,阅读氛围并不浓厚,可以说人们并不太重视课外阅读,多数人认为学习成绩或技能更为重要。但梁惠权不这么认为,“阅读也重要,是人生最不可缺乏的一部分。阅读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好的习惯,更是一种好的能力。阅读是值得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推广与落实的教育内容。”他想改变这种状态,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能在课外书的知识海洋中畅游。于是,梁惠权大胆尝试,从一年级开始推广阅读。为了让阅读能在一年级顺利开展,梁惠权还让一年级老师的教学任务延后,甚至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。“一年级的学习任务大多是认字、写字。我让一年级的老师先减轻学生的写字任务,首先认好600个字。600个字,学生基本能看懂一本书了。”改变教学任务,很容易遭人反对,梁惠权顶着这种压力开始实行。令他感到欣慰的是,推广阅读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从此之后,莞城中心小学的阅读特色就开始突显起来。为了将阅读推广至全校,让大家都愿意读书,梁惠权决定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,因此“阅读考级”诞生了。
“阅读考级”是“阅读阶梯课程”,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,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,通过考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拓宽学生的阅读面,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助力。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级别中阅读相应的书籍,梁惠权专门组织学校行政人员、语文老师出外走访调研吸取经验,为“阅读考级”选择了60-70本课外读本,包含中外、古今的经典书目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,把书目和考试内容分为十二级,每一级有四本书,这四本书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,搭配均匀,涉足面广。一年级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考,全级统一在学期初考一、二级。其余级别同时在每学期初就以单、双周循环进入常规争考。每级的内容考核难易程度呈螺旋上升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依次申报考级。“一开始的时候,考级的题目都是由老师自由制定的。但是要遵循2个原则,一是题目要考核学生是否看过这本书,二是考核学生对书本理解的程度。”梁惠权介绍。对于成功过级的学生,由学校颁发阅读考级证书,成功通过十二级的学生评为“阅读之星”。
另外,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阅读考级室,营造了良好的阅读考级氛围,保证了阅读考级的常规进行;统一了阅读时间,除了以班为单位轮流到学校的东坡书院阅读外,还把每天午睡前半小时和放学静候家长的时间规定为阅读时间。同时,根据校史设立了“东坡悦读节”,每年9月开展系列阅读活动。
二、效果立竿见影——对学生、家长以及社会影响深远
“阅读考级”推行后,掀起了全校读书、买书的热潮,阅读成为了莞城中心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学校也陆续获得“2009年广东省书香校园学校”“2016年东莞市全民阅读先进集体”等称号。
若要说“阅读考级”的影响,影响最大的便是学生,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,提高了阅读能力、习作能力,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。在市内各类演讲决赛、作文决赛的获奖名单中,总会有莞城中心小学学生的身影。老师方面,通过撰写“阅读考级”的题目,使老师更加深入研究儿童阅读,思考阅读推广的模式发展,促进老师个人成长。家长方面,可让家长在购书借书时有章可循。同行方面,“阅读考级”制度的成功推出和实行,吸引东莞本地乃至中山、珠海等地的学校学习,并大力推广。
另外,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逛东莞书店会发现,有不少书店会设设置一个专柜名为“中心小学阅读考级”,里面所推荐的书籍都是与莞城中心小学“阅读考级”相关。有经营了20多年独立书店的老板表示,在线上书店与数字化阅读的冲击下,自己的实体书店还算经营得不错,这与学校的“阅读考级”以及现在爱读书的孩子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三、“阅读考级”遭遇瓶颈,决定运用互联网新模式
学生从喜欢到习惯,再到快速阅读和深刻理解,“阅读考级”逐步向深度发展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负担不断加重,梁惠权很多新的想法也得不到实现,“阅读考级”的发展遭遇瓶颈。
梁惠权想到了互联网。
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,智慧教育模式成为了新的教育发展趋向。梁惠权构思将“阅读考级”系统与互联网进行整合,与相关开发机构合作开发成一款“线上”与“线下”相结合的应用软件,形成一套常态的课外阅读模式。
目前,这款应用软件还在试用阶段。梁惠权介绍,他希望软件能够帮助学生导读书本,有不同书目考级题库,用“大数据”分析使用学生的阅读能力,在线互动交流平台等功能。
在与开发机构充分商讨后,机构表示能够实现梁惠权的想法。
一年半的时间里,机构研发软件,而莞城中心小学也在资源重组,对“阅读考级”进行了全面总结以及研究。一方面语文老师重读所有书目,第二方面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发出意见征集,第三方面吸纳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全国著名课外阅读研究成果,第四方面保留了原深受师生、家长欢迎的书目,第五方面与本土书店进行书目资源的合作。资源重组,精选了120本古今中外、深受欢迎的经典名著,并按照“从简到难、从图到文、从篇到本”的原则,采取“必读+选读”的方式划分12级。整合一套新的“阅读考级”书目内容,也是梁惠权他们为阅读新模式走出关键的一步。
将书目、题目等数据导入软件后,这款软件能实现梁惠权构想的多种功能,包括阅读导读,从人物个性、阅读方法等为学生导览书记;考题库,以“纵横结合”的目标培养学生“读过、读懂、读深”三个层次,以及“整体感知、提取信息、形成解释、做出评价”四种阅读能力;常态考级,学生网上报名,线上、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电脑室现场考级,系统自动组卷以及评卷;在线交流,建立群组,让学生竞聘群主,学生在群组上自由发表评论,或者在社区上上传阅读心得、读书笔记,甚至还可以发表小说等文章;数据分析,针对每次考级,系统会作数据分析,根据分析结果,个性化引导和调整学生阅读方式、内容等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这种阅读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,成功开发各种课外阅读资源。“‘互联网+教育’是当前最为火爆的词语,但我更倾向‘教育+互联网’。不管什么方式,教育在前,是最为重要的。”梁惠权说到,“目前软件收录了60本书,我们的目标是800本书,甚至更多。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,更希望他们能够从阅读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,让人生因为阅读有更美好的发展。”
当前,不少学校听闻这个软件都向中心小学申请试用。梁惠权表示,他有一个更大的理想,通过这款软件,让阅读影响更多人,使这种课外阅读模式成为大家的阅读新常态。
广东省先进工作者、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、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、东莞市十大杰出青年、北京奥运会火炬手……在梁惠权身上有很多耀眼的荣誉和标签。从事教育工作数十载,获得很多骄人的成绩,可以往更高的职位就任,也可到校外教育机构高薪任职,但16年来他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莞城中心小学的校长,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成长学习环境,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成长平台,为东莞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